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是乳品行业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以下是关于生乳中β-内酰胺酶测定的详细步骤和方法的概述:
1. 测定方法
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1 微生物培养法(杯碟法)
原理:利用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的标准菌(如藤黄微球菌),通过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并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
步骤:
制备菌悬液:将藤黄微球菌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培养后洗下菌苔制备菌悬液,并调整浓度。
制备培养基:将菌悬液加入含有青霉素和/或不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培养基中。
孵育和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孵育,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特点:此方法是我国乳品行业认可的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成本低,适用大批量检测,但实验过程烦琐,周期长,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不能进行定量实验,对环境要求较高,不适用现场检测。
1.2 仪器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基于β-内酰胺酶能酶解青霉素,且青霉素浓度的减少量与酶活性呈线性关系,通过测定青霉素浓度减少量来间接检测β-内酰胺酶的含量。
步骤:
前处理:对样品进行去脂肪、蛋白等前处理。
酶解:向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青霉素,通过β-内酰胺酶的作用使青霉素分解。
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青霉素浓度的减少量。
特点:此方法准确度高,可进行定量分析,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2. 测定条件和参数
检出限:生牛乳中β-内酰胺酶的检出限通常为4 U/mL(根据NY/T 3313—2018农业行业标准)。
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法对环境要求较高,需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
设备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配件。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定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避免污染和误差。
对于不同来源和类型的生乳,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4. 结论
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是确保乳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合适的测定方法和条件,可以准确检测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含量,为乳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