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有效的 GB/T 23587-2009《粉条》国家标准(截至 2025 年 10 月仍为现行版本,但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被 GB/T 23587-2024《淀粉制品质量通则》替代),以下是粉条检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要求:
产品定义粉条是以红薯、马铃薯、豆类等淀粉为主要原料(占比>60%),经和浆、成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非即食性条状或丝状食品,包括粉丝(丝径≤1.0mm)和粉条(丝径>1.0mm)。
原料要求淀粉需符合 GB/T 8884(马铃薯淀粉)、GB/T 34321(红薯淀粉)等标准,纯度≥85%,灰分≤0.5%,水分≤14%。生产用水需符合 GB 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
| 项目 | 限量值 | 检测方法 | 关键说明 |
|---|
| 水分 | ≤15.0% | GB 5009.3 直接干燥法 | 水分过高易霉变,需严格控制干燥工艺 |
| 淀粉含量 | ≥75.0% | GB 5009.9 酶水解法 | 淀粉是粉条的主要成分,决定韧性和口感 |
| 灰分 | ≤0.7% | GB 5009.4 灼烧法 | 反映原料纯度和加工工艺水平,需与原料产地关联分析 |
| 二氧化硫残留量 | ≤0.1g/kg(100mg/kg) | GB/T 5009.34 副玫瑰苯胺法 | 加工中可能使用亚盐护色,需符合 GB 2760 添加剂标准 |
| 丝径 | 粉丝≤1.0mm,粉条>1.0mm | GB/T 23587-2009 卡尺测量法 | 影响产品形态分类和市场定位 |
| 断条率 | ≤5.0% | GB/T 23587-2009 煮沸法 | 截取 50 根 10cm 粉条煮沸 45 分钟后计数完整条数 |
| 项目 | 限量值 | 检测方法 | 风险控制措施 |
|---|
| 铅(Pb) | ≤0.5 mg/kg | GB 5009.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监控原料种植土壤和加工设备重金属污染 |
| 砷(As) | ≤0.5 mg/kg | GB 5009.11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 符合 GB 2762 污染物限量标准 |
| 铝残留量 | ≤200 mg/kg | GB 5009.1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 2024 年起 GB 2760 已禁止在粉条中使用含铝添加剂,需关注工艺调整 |
| 黄曲霉毒素 B₁ | ≤5.0 μg/kg | GB 5009.22 免疫亲和柱净化 - 荧光光度法 | 原料储存不当易产生,需控制仓储湿度≤12% |
| 微生物 | 菌落总数≤10⁴ 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霉菌≤100 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 GB 4789.2、GB 4789.3、GB 4789.15 | 重点监控生产车间环境卫生和包装密封性 |
淀粉含量测定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
断条率检验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需检测感官、水分、丝径、断条率及净含量,每周至少检测一次淀粉含量和二氧化硫残留。
型式检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项检测,包括重金属、微生物、灰分等,特殊情况(如原料变更、工艺调整)需增加检验频次。
判定规则
GB/T 23587-2024 修订要点
适用范围扩大:将粉皮、凉粉纳入标准,名称变更为《淀粉制品质量通则》。
指标调整:删除丝径、二氧化硫残留指标,断条率仅适用于煮食粉条,新增复水时间(方便粉条≤8 分钟)。
卫生指标整合:食品安全要求直接引用 GB 2760、GB 2762 等通用标准,不再单独列出。
出口注意事项
技术发展
推荐机构
费用范围
常规检测(感官 + 理化 + 微生物):800-1,500 元 / 样品,周期 5-7 天。
全项检测(含重金属 + 黄曲霉毒素 + 铝残留):2,500-4,000 元 / 样品,周期 10-15 天。
过渡期安排:GB/T 23587-2009 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废止,企业需在过渡期内逐步调整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确保 2025 年起符合新版标准。
风险防控:重点监控原料产地环境(如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加工环节卫生(如设备清洗消毒),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标签更新:2025 年 8 月 1 日后生产的产品需标注执行标准号为 GB/T 23587-2024,并按新规标注原料淀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