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根据这些规定,对于我们常见的大多数房屋,只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此时,应保证建筑在小震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结构可视为弹性体系。承载力验算的目地,是防止结构构件屈服,产生不可恢复的裂缝,防止结构倒塌则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房屋抗震鉴定?
2、人员密集型场所开业。比如幼儿园、酒店、KTV、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开业,需要了解建筑抗震性能。
3、续建、违建建筑。对于烂尾楼、以及违章建筑,缺乏抗震设计,为确保后续续建使用,需进行抗震鉴定。
4、灾后建筑。雪灾、火灾、台风、周边施工影响等灾害会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抗震加固,确保后续使用。
5、历史保护建筑。历史保护建筑(或文物建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抗震性能要求更高,应定期进行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标准强调考虑构造影响的结构综合抗震能力,以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1.0作为评价是否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标准。一般来说,β 值在 2.0 时结构构件将会开裂,β 值为 1.0 时,部分结构构件趋于屈服状态,而 β 值小于 0.7 时,结构有可能发生倒塌。其中,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仍是采用设计规范的构件层次上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不能体现构造影响,不能反映综合抗震能力。
房屋抗震鉴定流程具体如下:
1、技术资料核查
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由于前期缺乏建设工程资料管理意识,很多学校原始资料不齐全,应当进行资料补充,并留档保存,逐步建立完善校舍建筑建设档案信息库。
2、结构现状查勘、检测
现状查勘: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检查,结构构件损坏、开裂情况检查、影响结构构件安全性的结构性损坏现象检查以及构造措施核查;需注意的是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3、结构验算
根据各类建筑建造年代和其设计规范、结构特点、结构布置以及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开展构造鉴定和承载力验算,对结构的安全性、抗震能力和后续使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4、鉴定分析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要求,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该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安全与抗震性能鉴定分析,出具鉴定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所采用地震作用不同,若仍按照现有规范的地震作用进行抗震鉴定,将增加既有建筑加固的技术难度和加固工程量,经济效应较差。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和新建建筑的设防目标相当,但由于后续使用年限的不同,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构造措施均应有一定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