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测微生物限度中药制剂(颗粒剂)/西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检测机构

更新:2025-11-09 08:00 编号:41871928 发布IP:112.32.141.168 浏览:9次
发布企业
安徽方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3
主体名称:
安徽方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340100MA8QFCHF0T
资质名称:
检测认证授权
资质证件号:
202410111744
到期时间:
2026年10月09日
资质名称:
检测认证资质
资质证件号:
200920341884
到期时间:
2026年10月09日
报价
人民币¥100.00元每件
资质
cma/cnas
服务范围
全国
报告
资质报告,可加急
关键词
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报告,产品测试
所在地
新站区浍水路与烈山路交口柏仕公馆G7栋检测中心
联系电话
19966567961
手机
13635694394
联系人
陶工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19966567961

详细介绍

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药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测进行了详细规定,针对中药制剂(如颗粒剂)和西药(如药用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涵盖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控制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测。以下从标准依据、检测项目、方法要点、结果判定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

标准依据与适用范围

  1. 法规依据

    • 中药制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非无菌制剂;

    • 西药药用辅料:如淀粉、糊精、乳糖、聚乙二醇(PEG)等直接接触药品的辅料。

    • 通则1105:微生物计数法(控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 通则1106:控制菌检查法(检测特定致病菌);

    • 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明确不同剂型、用途药品的微生物限值)。

    •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 适用范围:

    微生物限度检测项目与标准

    1. 微生物计数(通则1105)


    检测项目中药制剂(颗粒剂)限值西药药用辅料限值检测方法
    需氧菌总数≤10³ CFU/g(口服制剂)≤10³ CFU/g(口服辅料)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² CFU/g≤10² CFU/g平皿法(沙氏葡萄糖培养基)


    注:

    • 局部用药或黏膜给药制剂限值更严(如需氧菌总数≤10² CFU/g);

    • 含药材原粉制剂(如中药颗粒剂)需氧菌总数可放宽至≤10⁴ CFU/g,但需符合风险评估要求。

    2. 控制菌检查(通则1106)


    控制菌种类中药制剂要求西药药用辅料要求检测方法
    大肠埃希菌口服制剂不得检出口服辅料不得检出增菌培养+选择性分离平板
    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用药制剂不得检出局部用辅料不得检出血琼脂平板+血浆凝固酶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眼用制剂不得检出眼用辅料不得检出乙酰胺培养基+氧化酶试验
    沙门菌直肠用药制剂不得检出直肠用辅料不得检出增菌液+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关键检测方法与操作要点

    1. 样品制备

    • 中药颗粒剂:

      • 取供试品 10 g,加入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适宜稀释液)至 100 mL,振摇混匀后制成 1:10 供试液;

      • 含药材原粉的颗粒剂需 超声处理(如250 W,30 min)以充分分散微生物。

    • 西药药用辅料:

      • 粉末状辅料(如淀粉)取 10 g,直接加入稀释液;

      • 黏性辅料(如聚乙二醇)需加热至 40~50℃ 溶解后稀释。

    2. 微生物计数方法

    • 平皿法:

      • 取供试液 1 mL 注入平皿,倾注 45℃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用于需氧菌)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用于霉菌和酵母菌),混匀后凝固;

      • 需氧菌培养条件:30~35℃,3~5天;霉菌和酵母菌培养条件:20~25℃,5~7天。

    • 薄膜过滤法(适用于抑菌性样品):

      • 将供试液 100 mL 通过 0.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用稀释液冲洗滤膜 3次;

      • 将滤膜转移至培养基表面,按平皿法条件培养。

    3. 控制菌检查方法

    • 大肠埃希菌:

      1. 增菌培养:取供试液 10 mL 加入 100 mL 胆盐乳糖培养基(BL),30~35℃ 培养 18~24小时;

      2. 分离培养:取增菌液 1 mL 接种至 麦康凯琼脂平板,30~35℃ 培养 18~72小时,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如吲哚、甲基红试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增菌培养:取供试液 10 mL 加入 100 mL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30~35℃ 培养 18~24小时;

      2. 分离培养:取增菌液划线接种至 血琼脂平板,30~35℃ 培养 18~72小时,挑取可疑菌落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

    结果判定与报告要求

    1. 微生物计数结果判定

      • 需氧菌总数:取 2个平皿 的平均菌落数,若菌落数≤100 CFU,按实际数报告;若>100 CFU,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如150 CFU报告为1.5×10² CFU);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同需氧菌计数规则,但限值更严格(≤10² CFU/g)。

    2. 控制菌检查结果判定

      • 阳性结果:任一培养基或试验步骤中检出目标控制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 阴性结果:所有培养基和试验步骤均未检出目标菌,且阴性对照(稀释液)无菌生长,判定为符合规定。

    3. 报告内容

      • 需明确标注 供试品名称、批号、规格、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结果(CFU/g或“未检出”)及判定;

      • 控制菌检查需附 菌落形态描述、生化试验结果及图谱(如血琼脂平板照片)。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案例1:中药颗粒剂微生物污染调查

    • 问题:某企业生产的感冒清热颗粒(中药颗粒剂)在抽检中被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实测值2.5×10³ CFU/g,标准≤10² CFU/g)。

    • 原因分析:

      • 原料药材(如薄荷、桔梗)未严格清洗,携带田间霉菌;

      • 干燥工序温度不足(实际60℃,标准≥80℃),导致水分残留促进霉菌繁殖;

      • 内包装材料(复合膜)未进行微生物限度控制,可能引入二次污染。

    • 整改措施:

      • 加强原料药材前处理(清洗、灭菌);

      • 优化干燥工艺参数(温度85℃,时间2小时);

      • 增加内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检测项目。

    案例2:西药药用辅料控制菌检出

    • 问题:某批次药用辅料聚乙二醇(PEG 4000)在控制菌检查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 原因分析:

      • 生产设备(反应釜)清洗不彻底,残留前批次高风险物料;

      • 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如未佩戴无菌手套);

      • 环境监测(如空气沉降菌)未定期开展,无法及时发现污染源。

    • 整改措施:

      • 实施设备清洗验证(如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残留);

      • 加强人员无菌操作培训(如模拟灌装试验);

      • 建立环境监测计划(如每日对洁净区进行浮游菌检测)。

    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1.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 每批新购培养基需进行 灵敏度试验(如接种≤100 CFU的标准菌株,观察生长情况);

      •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需验证对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促生长能力。

    2. 方法适用性验证

      • 对含抑菌成分的样品(如中药颗粒剂中的黄芩苷),需通过 中和剂(如β-内酰胺酶)或稀释法 消除抑菌作用;

      • 验证试验需包括 回收率试验(如向样品中添加标准菌株,回收率应≥50%)。

    3. 环境与人员要求

      • 微生物检测应在 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洁净区 进行;

    • 操作人员需每年进行 健康检查(如无传染性疾病),并定期接受微生物检测技能培训。

    标准更新与替代动态

    • 现行状态:中国药典2015年版仍为部分企业执行标准,但2020年版及2025年版已对微生物限度检测进行修订:

      • 2020年版:增加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控制指导原则,强化风险评估理念;

      • 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引入 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缩短检测周期。

    • 国际对标:

      • USP<61>/<62>:美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与ICH指南协调;

      • EP 2.6.12/2.6.13:欧洲药典方法,强调 替代方法验证(如流式细胞术)。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框架,企业需严格遵循通则1105、1106和1107的要求,结合产品特性优化检测流程,关注标准更新动态以适应监管变化。通过加强原料控制、工艺优化和环境监测,可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药品检测微生物限度中药制剂(颗粒剂)/西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检测机构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所属分类:中国检测网 / 质检报告
    关于安徽方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成立日期2023年05月16日
    法定代表人陶方涛
    注册资本500
    主营产品专业,让检测更简单!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林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商用密码产品质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民用航空油料检测服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计量技术服务;环境保护监测;生态资源监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服务;标准化服务;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环保咨询服务;环境应急治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公司简介安徽方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客户第一,科学为题,实事求是,应用为重,励精图治。经营服务理念:用心服务,用科学检测技术为客户发现、消除隐患,追求安全与经营效益的双赢,造福社会。企业行为准则:方法科学,诚信经营,坚持原则,为客户提供公正、科学、高效的服务。 ...
    公司新闻
    我们的其他产品
    相关产品分类
    合肥检测认证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安徽方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