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抗震安全检测鉴定*第三方房屋质量监测站
房屋抗震鉴定的应用领域:
1)贴近或超出设计方案使用年限必须应用的工程建筑;
2)原设计方案未考虑到抗震布防或抗震设防规定提升的工程建筑;
3)必须更改结构的用处和应用条件的工程建筑;
4)别的必须开展抗震鉴定的工程建筑。
抗震鉴定分成二级,**级鉴定以宏观管理和结构鉴定为主导开展综合考核,*二级鉴定以抗震检算为主导融合结构危害开展综合考核。宏观管理和结构鉴定的基础信息和规定应满足《工程建筑抗震鉴定规范》*3.0.4条的要求。
房子应依据具体要和很有可能,明确其后面使用年限,不一样的后面使用年限,其抗震鉴定应按以下规定开展:
1、后面使用年限30年的房子(A类工程建筑)的抗震鉴定,当合乎**级鉴定的各类规定时,工程建筑可鉴定为达到抗震鉴定规定,不会再开展*二级鉴定;当不符**级鉴定规定时,除规范有明文规定的情形外,应由*二级鉴定作出分辨。
2、后面使用年限40年的房子(B类工程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查验其抗震对策和目前抗震承载能力再进行分辨。当抗震对策不符合鉴定规定而目前抗震承载能力较高时,可根据结构危害指数开展综合性抗震工作能力的鉴定;当抗震对策鉴定符合要求时,关键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能力不**要求的95%、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能力不**要求的90%,也并不规定开展固定解决。
3、后面使用年限50年的房子(C类工程建筑)的抗震鉴定规定与现行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做到同样的抗震设防总体目标,应按《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标准开展抗震鉴定。
4、灰砂砖填充墙的房子应按《蒸压灰砂砖填充墙结构设计方案与工程施工技术规范》CECS 20:90的标准开展抗震鉴定。
2.房子安全性鉴定
在以下状况,宜开展结构安全性鉴定:
1、附近相邻地质环境标准更改的房子;
2、更改主要用途或应用标准的房子;
3、需较新改造和改建的房子;
4、超出设计方案使用年限必须应用的房子;
5、其他必须安全性鉴定的房子。
房屋总体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评分应按构件、楼房结构、各分部结构和总体结构四个层级开展安全性分阶段评分,并应融合附近相邻地下防水工程的危害水平作出综合性鉴定。每一个层级按四个安全性级别开展鉴定:
1、**个层级为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分,其鉴定级别分成a级(安全性)构件、b级(有缺陷)构件、c级(有明显缺点)构件和d级(风险)构件四个级别。每一个构件按关键载重构件、主次载重构件和别的载重构件分成三大类,依据其承载能力、形变、毁坏和缺点,根据相对应的鉴定评分规范开展鉴定评分后,统计分析出每一种构件每个级别的总量及占有率,对关键载重构件、主次载重构件和别的载重构件开展评分。
2、*二个层级为楼房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评分,其级别鉴定分成AC级(安全性)楼房、BC级(有缺陷)楼层、CC级(部分风险)楼房和DC级(风险)楼房四个级别。根据各种构件鉴定评分的结果,对楼房结构的安全性开展鉴定评分。
3、*三个层级为各分部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评分,其级别鉴定分成Ab级(安全性)结构、Bb级(有缺陷)结构、Cb级(部分风险)结构和Db级(危险)结构四个级别。
各分部结构安全性鉴定评分分成地基与基础和上方载重结构2个各分部的安全性鉴定评分。
(1)地基与基础的安全性评分分成二步:第一步先根据地基的勘查材料(地质环境情况)和上方结构形变和缝隙的形象化观察,鉴定地基与基础的安全性级别;在第一步不可以明确时,应开展第二步地基与基础的定期检查检验。
(2)上方载重结构的安全性级别按楼房结构安全性、载重结构全面性及歪斜率三个新项目中的较少安全性级别鉴定。
4、*四个层级为房子结构的安全性综合性鉴定评分,其级别的鉴定分成A级(安全性)房子、B级(有缺陷)房屋、C级(部分风险)房子和D级(总体风险)房子四个级别。依据地基与基础和上方载重结构的安全性级别,并融合房子附近相邻地底建筑施工危害的程度开展综合性鉴定。
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1.0.3 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1.0.4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抗震鉴定seismicappraiser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2 综合抗震能力compundseismic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3 墙体面积率ratioofwallsectionalareatofloorarea墙体在楼层高度1/2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1.4 抗震墙基准面积率characterisiticratioofseismicwall 以墙体面积率进行砌体结构简化的抗震验算时,表示7度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所取用的代表值。 2.1.5 结构构件现有承载力availablecapacityofmember 现有结构构件由材料强度标准值、结构构件(包括钢筋)实有的截面面积和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所确定的结构构件承载力包括现有受弯承载力和现有受剪承载力等。 2.2 主要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N——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压力 Ve——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S——结构构件地震基本组合的作用效应设计值 Po——基础底面实际平均压力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My——构件现有受弯承载力 Vy——构件或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f——材料现有强度设计值 fk——材料现有强度标准值 2.2.3 几何参数 As——实有钢筋截面面积 Aw——抗震墙截面面积 Ao——楼层建筑平面面积 B——房屋宽度 L——抗震墙之间楼板长度、抗震墙间距,房屋长度 b——构件截面宽度 h——构件截面高度 I——构件长度、屋架跨度 t——抗震墙厚度 2.2.4 计算系数 β——综合抗震承载力指数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ξ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ξo——砖房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ψ1——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 ψ2——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0.1.1 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3.0.1.2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0.1.3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3.0.1.4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3.0.2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3.0.2.1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3.0.2.2 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3.0.2.3 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3.0.3 抗震的鉴定方法,可分为两级。**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当符合**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二级鉴定;当不符合**级鉴定要求时,除本标准各章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由*二级鉴定做出判断。 3.0.4 现有建筑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0.4.1 多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较大值。 3.0.4.2 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3.0.4.3 检查结构体系,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应提高其相应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0.4.4 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宜提高该构件的配筋等构造的抗震鉴定要求。 3.0.4.5 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装配式厂房应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 3.0.4.6 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满足不倒塌伤人的要求;位于出入口及临街等处,应有可靠的连接。 3.0.4.7 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标准各章规定的较低要求。 3.0.4.8 当建筑场地位于不利地段时,尚应符合地基基础的有关鉴定要求。 3.0.5 6 度和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时,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其他情况,宜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按本标准各章规定的具体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当本标准未给出具体方法时,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按下式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
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计算时,有关的荷载,地震作用,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除本标准各章有具体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85倍采用;对砖墙、砖柱、烟囱、水塔和钢构件连接,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采用。 3.0.6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可根据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和基础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作下列调整: 3.0.6.1 类场地上的乙、丙类建筑,7~9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3.0.6.2 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3.0.6.3 有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3.0.6.4 对密集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0.7 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可根据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部位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大小,以及有关的非抗震缺陷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城市规划和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较新等抗震减灾对策。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4.1 场地 4.1.1 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 注:①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 ②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4.1.2 8、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宜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4.1.3 在河岸或海边的乙类建筑,当液化层面向河心或海边倾斜时,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滑动与开裂的危险。 4.2 地基和基础 4.2.1 符合下列的情况,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1)丁类建筑; (2)6度时各类建筑; (3)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4)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4.2.2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基础天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4.2.3 存在软弱上、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级鉴定的规定时,可不再进行*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4.2.4 地基基础的**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 (1)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3)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1.5倍基础宽度。 4.2.4.2 基础队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 (1)8、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分别大于80KPa和100KPa; (2)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 4.2.4.3 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算: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2)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4.2.5 地基基础的*二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4.2.5.1 饱和土液化的*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4.2.5.2 软弱土地基及8、9度时Ⅲ、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4.2.6 现有**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4.2.6.1 **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