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工业厂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其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规范与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侵蚀、使用磨损、自然灾害等因素不断加剧,厂房的结构稳定性、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及环境健康等方面均存在潜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定期对老旧工业厂房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保障人员安全、促进产业升级、维护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对老旧厂房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针对不同的类别规定检查要求、检查频次和检查内容以及实施的主体。
1.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主要以目测和观察为主,检查的责任和实施主体是建筑的实际使用者或实际管理人。检查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如裂缝、变形、剥落、渗漏、异常声响等。
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如拍摄照片或文字记录,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2.定期检查和排查
定期检查的责任主体是法定责任人、物业、社区或房管部门工作人员等,以房屋外观的破坏程度和破坏数量为主,通过观察和经验判断等手段,辅助以裂缝卡、卷尺、锤子,凿子、螺丝刀、吊锤等简单方便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必要时核查设计施工资料,根据工程经验对单个建筑物进行评估。
老旧工业厂房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面临着现代化转型与安全保障的双重挑战。随着建筑材料的老化、设计标准的更新以及使用功能的变迁,这些厂房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市管理者、业主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历经几十年的功能使用变更、环境变迁后,大量的老旧厂房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比如结构承载力严重不足、抗震性能不达标、各项材料性能老化问题凸显等,都会影响安全性和使用性。
老旧工业厂房结构安全评估包括对厂房的承重结构(如梁柱、楼板、墙体)进行强度、稳定性及裂缝检测,评估其是否满足现行设计规范及安全使用要求。还需考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检测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中对3.1.3条规定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既有钢结构进行检测:
1 钢结构安全鉴定;
2 钢结构抗震鉴定;
3 钢结构大修前的可靠性鉴定;
4 建筑改变用途、改造、加层或扩建前的鉴定;
5 受到灾害、环境侵蚀等影响的鉴定;
6 对既有钢结构的可靠性有怀疑或争议。
旧厂房、旧仓储用房及相关工业设施承载着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发展历史文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由于历史原因及不重视甚至是忽视的情况下,有很多无正规设计、无正规施工、无正规监理的三无工业厂房正在大量使用,存在极大的结构安全隐患,为保证厂房结构安全,针对此现象结构安全鉴定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老旧工业厂房安全检测是和重要的一项检测内容,厂房安全检测是指通过调查、现场检测、结构分析验算、对厂房检测鉴定,主要适用于已发现安全隐患、危险迹象或其他需要评定安全性等级的厂房。厂房在加固改造的时候,安全性是很重要的,因为厂房改造会涉及到厂房的结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只有经过安全检测才能知道厂房的现有安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