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细菌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污染物的急性毒性。其原理在于,发光细菌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发出波长在450~490nm的蓝绿色可见光,发光强度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是恒定的。外来受试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抑制细菌发光:直接抑制参与发光反应的酶类活性,或抑制细胞内与发光反应有关的代谢过程。任何能够干扰或破坏发光细菌呼吸、生长、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的有毒物质,都可以通过发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
发光细菌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发光细菌法检测有毒物质时,通常需要将样品液按对数系列稀释成不同浓度,并测定每个浓度的相对发光度。根据相对发光度与样品浓度的关系,建立相关方程或绘制关系曲线,从而得出样品的毒性大小。
发光细菌法不仅可以测试理化法所能测定的单因子指标,还能快速准确地测试出环境的综合毒性指标。发光细菌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发光细菌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某些有毒物质可能对发光细菌的生长和发光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影响,导致结果偏差。发光细菌法通常只能用于急性毒性的测定,对于慢性毒性的评估可能不太适用。在使用发光细菌法进行毒性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