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钢结构检测单位认准CMA认证体系
一、合肥市钢结构检测单位,钢结构工程中主要的检测内容有:
钢结构工程检测的重点在于安装、拼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
1.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
2.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
3.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的检测;
4.钢材锈蚀检测;
5.防火涂层厚度检测。
钢结构中所用的构件一般是由钢厂批量生产,并需有合格证明,材料的强度及化学成分是有良好保证的。
二、合肥市钢结构检测单位,常见的钢结构检测技术共有三种,依次为模拟实验技术、破坏性实验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
模拟检测实验技术即通过对钢结构产品的仿真模拟进行检测的过程。即检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手段,制造出与实际钢结构及其相似的实验模型,另模拟出实验模型所处的现实环境及可能遭受的压力等破坏。以该方式对实验模型进行检测,通过对模型性能的测定确定被测钢结构建筑的性能好坏。模拟实验是一类可信度较高的实验方法,由于所模拟的实验模型及实验环境真实、直观,故检测结果争议性小。由于模拟实验检测周期长,检测技术难度较高,故该检测技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缺陷。
破坏性实验技术与无损检测技术二者是相互对应的两种检测技术方式。其中,破坏性实验,即需要通过对待测钢结构工件进行一定破坏以测定其性能的方式。具体步骤为对全部待检工件进行随机抽样,对抽得的样品进行针对性破坏,在样品被破坏的过程中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即代表此批待检产品的总体性能。破坏性实验所得到的检测结果真实、直观,可信度高,由于实验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故无法实现对全部产品的整体检测,实验效果不甚全面。
无损检测技术,与破坏性实验是通过不对待测产品造成任何损伤的办法对钢结构工件实施质量检测的技术手法。通过无损检测后的工件可较为明确的获悉其质量水平,是否损伤,损伤部位,等等。工件的物质状态、各方面性质均不会受到破坏。无损检测技术内容丰富,检测效率高,检测内容覆盖面广,结果可信度高,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钢结构检测方式。
三、合肥市钢结构检测单位,钢结构建筑检测鉴定相关注意事项:
一、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相关的施工检测规范,对建筑钢结构工程材料及焊接质量的检测有以下要求:一、检测单位必须**省级及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钢结构专项检测资质,并**相应的计量认证资格。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探伤方法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资格证书且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备案登记。
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三、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应实行进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及成品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复检,并应经(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见证取样、送样。1、钢材1)、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2)、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在甲方、监理见证情况下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⑴、国外进口钢材;⑵、钢材混批;⑶、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⑷、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⑸、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⑹、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是、合肥市钢结构检测单位的过程:
1、收集相关施工资料,主要包括岩土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日志及各种材料的检验合格证。
2、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要求,对钢材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
3、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要求,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在有代表性区域内,进行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4、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并考虑到检测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超声测厚仪对钢材的厚度进行检测。
5、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并考虑到检测现场的实际情况,在钢结构构件中对所有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采用手工法检测钢框架焊缝焊接质量,并检查焊缝表面有无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等缺陷。
6、构件外观质量检测、防腐涂层厚度检测、防火涂层厚度检测、检查围护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对于**出国家标准以外的检测要求,由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签定书面合同并予以实行。
二、钢结构工程中主要的检测内容有:
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
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
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的检测;
钢材锈蚀检测;
防火涂层厚度检测。
如果钢材无出厂合格证明,或对其质量有怀疑,则应增加钢材的力学性能试验,必要时再检测其化学成分。
三、钢结构各检测规范的应用范围知识,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
四、每个尺寸在构件的3个部位量测,取3处的平均值作为该尺寸的代表值。钢构件的尺寸偏差应以设四、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磁粉探伤
1、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
外加磁场对工件(只能是铁磁性材料)进行磁化,被磁化后的工件上若不存在缺陷,则它各部位的磁特性基本一致,而存在裂纹、气孔或非金属物夹渣等缺陷时,由于它们会在工件上造成气隙或不导磁的间隙,使缺陷部位的磁阻大大增加,工件内磁力线的正常传播遭到阻隔,根据磁连续性原理,这时磁化场的磁力线就被迫改变路径而逸出工件,并在工件表面形成漏磁场。
漏磁场的强度主要取决磁化场的强度和缺陷对于磁化场垂直截面的影响程度。利用磁粉就可以将漏磁场给予显示或测量出来,从而分析判断出缺陷的存在与否及其位置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