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近热播的警匪剧《狂飙》中的经典台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资本投资。
预制菜概念的快速崛起让资本颇为兴奋,这条被外界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体量的赛道,如今正成为各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企业手里都有钱,这年头没有什么好投的了,吃永远是个主题。”六位仙中餐工业化落地负责人张喜民如此描述。
2022年,资本对预制菜热情高涨,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5起,其中,近1/3的投融资事件为强调产业协同的战略性投融资。
多地设立/拟成立预制菜产业基金。在此背景下,预制菜投资热或将持续。
预制菜融资概况2020年至今,预制菜领域备受资本青睐,多家企业获得了融资,据媒体统计,2021-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
据统计,入局预制菜行业的投资机构不乏 VC 机构。从披露的融资金额上看,这些企业拿到的融资数额都在千万级别以上。
2022年,消费赛道整体遇冷的背景下,预制菜赛道火热异常,各类玩家纷纷入局加码:根据切入点的不同和所处的产业链位置,可分类五大类(上游原料型企业、速冻食品企业、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生鲜电商),无论是农产品生产端、还是食品加工端,亦或是电商销售端,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都有相应布局。
除去初创品牌外,也有不少成熟品牌入局预制菜领域。
连锁餐饮领域的眉州东坡、杏花楼、新雅粤菜馆、湘鄂情、海底捞等;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三全、正大以及安井等品牌;新零售领域的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还有部分主营业务为预制菜的企业,如味知香、新聪厨、好得睐、惠康食品、佳宴食品等,但资本投资偏好的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
面向C端用户的品牌
2022年获融资的预制菜相关企业中仅有新和盛农牧、恩喜村、联舌工坊等8家面向B端餐饮市场的预制菜企业。其余大部分企业都是面向C端或以“C端+B端”的策略经营的企业。
比如定位大众平价预制菜的“珍味小梅园”;聚焦到家预制菜业务的“舌尖英雄”;速冻预制菜营养丸子食品品牌“禧丸”;包装蔬果及预制菜品牌“优野蔬菜”;专注高端新式冷冻食品的“乐肴居”等,这些企业的发力重点都瞄向了尚处于一片蓝海的C端消费市场。
定位清晰的新锐品牌
2022年,包括花花食界、菜方便、银食、物满鲜、烹烹袋等预制菜新锐品牌(成立3年及以内)获得了资本青睐,这些品牌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定位清晰,产品特色突出。
预制半成品品牌皇家小虎去年12月份已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由彬复资本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持续加注。
2021年,皇家小虎曾获顺为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皇家小虎创立于2020年6月,总部位于长沙,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服务超5000万中国家庭用户,现为线上家庭预制半成品头部品牌,单年销售额超10亿元。
自2021年起,品牌陆续进驻社区团购、商超、餐饮渠道,现己覆盖全国23个省份,为2000+家餐饮商超门店提供产品。
后,投资供应链,加码预制菜配送
在众多预制菜融资事件中,预制菜配送平台也十分“受宠”。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预制菜平台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基础,竞争优势明显。
比如飞熊领鲜,其是国内生鲜冻品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佼佼者,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持续猪瘟及物流疫情影响下,不断提升,迎合了市场客户的需求,B2B前置仓及分销端的业务取得突飞猛进,赢得了资本的信心。
预制菜投资创业的风险问题与机会
关于预制菜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企业和资本都在讲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目前预制菜市场不仅已拥有庞大的B端餐饮企业市场,更让人期待的是未来庞大的C端消费市场的爆发。
但无论资本怎样讲故事,预制菜赛道公司交出的真实市场答卷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于资本的火热,预制菜在消费者端却频频遇冷,目前,不少提前入场的预制菜品牌处在一个尴尬的处境。
以此前高调入局的趣店为例,去年8月末趣店在抖音的直播间已停摆。据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营收为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4.4%,净亏损6130万元,趣店解释称,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与预制菜相关的营销费用增加。
为何高举高打进入预制菜的企业会亏损?
认为,目前预制菜市场的B端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品类、高频次、小批量的需求现状。
而与消费者更近的C端预制菜,其天然对个性化的需求程度更高。预制菜C端比拼的不仅是研发的技术能力,更在消费场景多元化、数字化的能力,根据用户实时反馈和数据,快速反应,快速研发,快速迭代,并快速反馈到生产端。
这些都是目前预制菜企业难以攻破市场的短板所在。